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站长网 (https://www.zhandada.cn/)- 应用程序、大数据、数据可视化、人脸识别、低代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国制作海的新姿态:站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肩膀上

发布时间:2023-10-04 18:00:2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   1986年,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对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原来德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所依赖的并不是西门子、博世、奔驰这一类的超级
  1986年,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在对德国经济和国际贸易体系进行深入研究时发现,原来德国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品出口国,所依赖的并不是西门子、博世、奔驰这一类的超级巨头,而是潜藏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几十万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
 
 
  在赫尔曼·西蒙的研究中,目前全球符合隐形冠军标准的企业大概有3500家,其中有1600家为德国企业,占据全球几近一半的数量。如此庞大且独特的企业格局造就了德国制造的强韧的生命力,享誉全球。
 
  今天,中国正在学习德国的这一路径。特别是中国制造在数字技术的助推下全面加速出海的新周期,如何依托隐形冠军企业的强效带动,将中国制造带向全球市场,进而完成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的主要议题。
 
  在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官方定位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专精特新”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任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截至目前,工信部正组织开展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
 
  在此节点上,「智能相对论」与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广州鲁邦通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邦通”)董事长陶洋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赋能中小制造业企业出海”的视角共同探讨了中国制造出海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基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实践经历,我们对中国制造出海有更精准的判断:中国制造出海势不可挡,大趋势的来临极大促进了中国制造企业的出海业务高速成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带动和赋能。
 
  简单来说,中国制造出海,是要站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肩膀上实现的。中国制造的全球化路径大抵会走上德国“隐形冠军”的类似模式,但其中也将有所不同,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中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许能发挥出比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更强的产业带动效应。
 
  其中,对话嘉宾林雪萍就提到,「“隐形冠军”成为一种显学,进入到中国的视野。它回应了时代的呼唤,也就是中国的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攻坚阶段。」
 
  那么,所谓中国制造进入新的攻坚阶段,意味着什么?「智能相对论」试图在鲁邦通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身上寻求答案。
 
  鲁邦通成立于2010年,目前主要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工业物联网通信和边缘计算产品,以及面向国内中小企业提供设备智能化和智能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结合自建的5G+数字化工厂,鲁邦通既是装备制造业的从业者,也是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在过去13年时间里,鲁邦通持续聚焦国际市场,做出海业务,并把产品成功销往了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如今,在丰富的制造出海经验以及成熟的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鲁邦通进而开始向产业赋能者的角色转变,助力其他中小制造业企业出海。
 
  拆解来看,这是一家非常典型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基于鲁邦通的经历,董事长陶洋认为,当前中国制造出海有两个特征的转变:一是从卖产品到创品牌的转型,二是数字化出海方案日趋成熟,正进入可复制的规模化阶段。
 
  对应中国制造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出海创品牌是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表现之一,而数字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赋能,则是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可复制的路径去实现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结合两者来说,中国制造正跨入的新阶段与时代技术的变革周期进行碰撞,为中国制造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发展机遇。
 
  如果说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要做的是产品出海抢占国际市场份额,那么中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继续依托数字化模式和自身的出海经验、服务、技术等,进一步带动中国制造业出海。
 
  目前,鲁邦通把这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视为公司利润增长的第二曲线。由此,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言,基于数字化解决方案所开拓的业务本身就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是其继续拓展全球业务的另一条路径。
 
  总的来说,这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使命,也是机遇。
 
  为什么中国制造出海要站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肩膀上?
 
  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势必是要带动中小制造业企业实现集体出海。这是在国家层面到市场层面都相继达成的共识,对应的阿里、华为、腾讯、美的等巨头在推行自家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同时,已经开始向中小制造业企业倾斜,与之前强调的大客户市场共同拓展。
 
  但是,如果只是把问题抛给巨头来解决,是不现实的。一家巨头再强大,其能力与服务的边界终究是有限,难以覆盖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系。要知道,中国是全世界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工业类目就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
 
  对此,巨头的思路是向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抛出橄榄枝,以生态的名义联合起来,共同做数字化服务,助力中国制造出海,其中比较具备代表性的即是阿里云的“被集成”战略。
 
  这一战略背后的简易分工呈现为:巨头提供底层支持和数字化平台,即IaaS+PaaS,第三方开发者或是中小企业的佼佼者提供针对各个领域的专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即SaaS,其他中
  战略的核心实际上是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办,对应传达的理念即是中小企业更懂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这也是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原因之一,先是让一批中小企业跑出来,进而再由他们依托数字化模式以及自身的专业经验、技术和产品,带动制造业产业集体跨越。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