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生物识别的道德悖论: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放心用”?
虽然美国国土安全部坚持认为新的REAL ID系统没有创建国家数据库,但联邦政要访问州级数据可能并不困难。如果有一天可以通过面部识别相机在街上识别出犯罪分子或失踪人员怎么办?这样的做法值得个人数据的权衡吗?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需要决定的东西。 我们忽略了哪些方面? 至少,我们需要在数据收集设备方面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是的,这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和消费者的研究。这与购买任何其他产品有什么不同?有些人仔细阅读食品成分清单和营养标签。其他人研究服装或家居产品,以确保材料是环保,公平贸易或本地采购。这些相同的态度可以应用于消费技术。 也许这只是我对黄金法则的信念,或者可能是对未来可能具有的预感,但我认为我们对自己以及与我们的设备交互的人有责任知道我们的数据发生了什么,并且清楚关于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 网络安全公司Avast最新发布的《智能家居报告2019》收集了超过1600万个智能家居网络的见解,显示全球40.3%的家庭连接了超过5个智能设备,40.8%的智能家庭包含易受攻击的连接设备。只需要一个易受攻击的设备,整个家庭网络的安全性都会受到破坏。这充分体现了不安全的物联网(IoT)设备带来的危险。 哪些家庭网络设备最容易受攻击? 全球智能家居中大多数(69.2%)易受攻击的设备被发现曾受到过攻击,因为它们以简单密码,或仅使用单因素身份验证的形式作为通行的凭据。全球其他31.8%的设备由于未进行修补而易受攻击。 Avast还在全球范围内扫描了1100万台路由器,同时编制了报告,发现超过一半(59.7%)拥有弱的凭据或软件漏洞。过时的软件通常是安全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为网络犯罪分子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式来访问消费者设备及其家庭网络。 该报告还显示,全球最易受攻击的设备是打印机(32.9%),网络设备(28.9%),安全摄像头(20.8%),NAS(7.8%)和媒体流媒体盒(5.3%)。 打印机是全球最普遍的易受攻击的设备,它们在扫描的每个国家中都名列前三,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和日本名列榜首。 (编辑: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